知識架構表

LearnMode學習吧將國小/國中/高中的基本學科應學習內容,系統化整理成樹枝狀結構的知識架構表,師生都能藉此了解學科完整的學習架構、各知識點之間的關係,並可藉此快速找尋平臺上的資源。

*本表僅列出國小/國中/高中知識較為結構化的學科,更多內容請點各學程資源清單版本對照表

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返回【LearnMode學習吧】知識架構表 | 前往【國中自然】版本對照表

 

 

 

 

 

國中生物

1 生命的源起

1-1 地球環境的演變

1-1-1 大氣

1-1-2 海洋

1-2 生命的形成與演進

1-2-1 有機物的形成

1-2-2 生物的演進(原始生命→藍綠菌→呼吸生物)

1-3 生命現象

1-3-1 生物與無生物

1-3-2 維持生命的條件

2 豐富的生命

2-1 生物圈

2-1-1 生物圈的定義

2-1-2 生物圈的範圍

2-2 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

 

3 科學方法與顯微鏡的使用

3-1 科學方法

3-1-1 科學研究步驟

3-1-2 圖表分析能力

3-1-3 進入實驗室

3-2 顯微鏡的使用

3-2-1 複式顯微鏡

3-2-2 解剖顯微鏡

4 細胞

4-1 細胞的發現與細胞學說

4-1-1 細胞的發現

4-1-2 細胞學說

4-2 細胞的構造與胞器功能

4-2-1 細胞的基本構造

4-2-2 細胞質內的胞器

4-3 細胞的種類與功能

4-3-1 動物細胞的型態與功能

4-3-2 植物細胞的型態與功能

4-3-3 實驗:動、植物細胞的觀察

5 個體的組成層次

5-1 單細胞與多細胞生物

5-1-1 單細胞生物

5-1-2 多細胞生物

5-2 動物與植物的組成層次

5-2-1 多細胞動物組成的層次

5-2-2 多細胞植物組成的層次

6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

6-1 擴散作用

 

6-2 滲透作用

 

6-3 促進性擴散

 

6-4 主動運輸

 

7 食物中的營養

7-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

 

7-2 實驗:澱粉與葡萄糖的測定

 

8 酵素的特性及作用

8-1 酵素的成分

 

8-2 酵素的特性(催化性、專一性、週轉性)

 

8-3 影響酵素活性的因素(溫度、酸鹼度)

 

8-4 實驗:酵素的作用

 

9 植物如何製造養分

9-1 行光合作用的構造

9-1-1 葉的構造

9-1-2 葉綠體與葉綠素

9-2 光反應與暗反應

9-2-1 光反應

9-2-2 暗反應

9-2-3 光合作用對生物生存的意義

9-3 實驗:日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

 

10 動物如何獲得養分

10-1 動物的攝食與消化系統

10-1-1 不同生物的攝食與消化構造

10-1-2 人體的消化系統(消化管、消化腺)

10-2 養分的消化

 

10-3 養分與水分的吸收

10-3-1 小腸絨毛的構造與功能

10-3-2 水分的吸收

11 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

11-1 維管束的排列

 

11-2 木質部的位置與功能

 

11-3 韌皮部的位置與功能

 

11-4 形成層的位置與功能(樹皮與年輪)

 

11-5 實驗:蒸散作用

 

12 動物體內物質的運輸

12-1 不同生物運送物質的方式

12-1-1 單細胞生物運送物質的方式

12-1-2 開放與閉鎖循環系統

12-2 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

12-2-1 血液(血漿、血球)

12-2-2 血管(動脈、靜脈、微血管)

12-2-3 心臟

12-2-4 血液循環與物質運輸(體循環、肺循環)

12-2-5 實驗:探測心音與脈搏

12-3 人體的淋巴循環系統

12-3-1 淋巴循環系統的組成(淋巴、淋巴管、淋巴結)

12-3-2 淋巴循環系統的功能

13 神經系統

13-1 受器與動器

13-1-1 受器的種類與刺激

13-1-2 肌肉與腺體

13-1-3 實驗:人體感覺疲勞

13-2 人體神經系統

13-2-1 神經元

13-2-2 中樞神經

13-2-3 周圍神經

13-3 神經傳導途徑

13-3-1 反射動作

13-3-2 意識動作

13-3-3 神經傳導途徑

13-3-4 實驗:反應時間的測定

14 內分泌系統

14-1 內分泌腺的特性

 

14-2 各種激素的功用

 

15 動物的行為

15-1 本能行為

 

15-2 學習行為

 

16 植物的感應

16-1 向性

 

16-2 快速感應

 

16-3 植物開花

 

16-4 季節變化的感應

 

17 血糖的恆定

17-1 血糖來源

 

17-2 調整血糖方式

 

18 體溫的調節

18-1 外溫動物調節體溫的方式

 

18-2 內溫動物調節體溫的方式

 

19 水分的恆定

19-1 植物水分的恆定

 

19-2 動物水分的恆定

 

20 氣體的恆定(呼吸作用)

20-1 呼吸作用

20-1-1 呼吸作用反應過程

20-1-2 實驗:動、植物呼吸作用產生氣體的成分

20-2 氣體交換的構造

20-2-1 植物氣體交換的構造

20-2-2 動物氣體交換的構造(或器官)

20-3 人體的呼吸運動

20-3-1 人體呼吸器官與呼吸運動

20-3-2 呼吸運動的調節與氣體恆定

21 排泄系統

21-1 排泄作用

21-1-1 排泄構造的種類

21-1-2 含氮廢物的排除

21-2 人體的泌尿系統

21-2-1  人體泌尿器官

21-2-2 尿液的形成

22 細胞的分裂

22-1 染色體

22-1-1 染色體型態

22-1-2 各種生物染色體

22-2 細胞分裂與減數分裂

22-2-1 細胞分裂的過程

22-2-2 減數分裂的過程

23 無性生殖

23-1 實驗:營養器官的繁殖

 

23-2 各種無性生殖方式

 

24 有性生殖

24-1 動物受精與胚胎發育的方式

24-1-1 受精的方式

24-1-2 胚胎發育的方式

24-2 動物的生殖行為

24-2-1 求偶、交配及育幼

24-2-2 人類的生殖

24-3 植物的有性生殖

24-3-1 實驗:花的構造

24-3-2 果實的形成

25 生物的遺傳

25-1 基因與遺傳

25-1-1 發現遺傳因子

25-1-2 基因組成及位置

25-2 遺傳法則與棋盤格方法

25-2-1 孟德爾的實驗

25-2-2 棋盤方格法

25-3 單基因遺傳與多基因遺傳

25-3-1 單基因遺傳的案例

25-3-2 多基因遺傳的案例

25-4 性別的遺傳

25-4-1 性染色體

25-4-2 性別遺傳

26 基因突變與遺傳諮詢

26-1 基因突變

26-1-1 突變原因

26-1-2 突變的利弊與遺傳

26-2 遺傳諮詢

26-2-1 遺傳性疾病

26-2-2 性聯遺傳

27 生物技術及其應用

27-1 複製動物

27-1-1 生物複製與桃莉的誕生

27-1-2 生物複製的可能問題

27-2 基因轉殖技術之探究

27-2-1 基因轉殖技術

27-2-2 基因改造生物

28 演化的學說

28-1 用進廢退說

 

28-2 天擇說

28-2-1 天擇的物種演變

28-2-2 實驗:天擇探討

28-3 人擇

 

29 生物的演化

29-1 演化證據與化石

29-1-1 化石的形成與訊息

29-1-2 活化石

29-2 生物演化史

29-2-1 地質年代介紹

29-2-2 各年代生物種類

30 生物的命名與分類

30-1 生物的命名

 

30-2 分類階層

30-2-1 分類七階層

30-2-2 五界與病毒

30-2-3 簡易分類檢索表

31 原核、原生及菌物三界

31-1 原核生物界

31-1-1 細菌

31-1-2 藍綠菌

31-2 原生生物界

31-2-1 藻類

31-2-2 原生動物

31-2-3 原生菌類

31-3 菌物界

31-3-1 真菌種類

31-3-2 真菌功用

32 植物界

32-1 蘚苔植物

32-1-1 蘚苔的構造及功用

32-1-2 常見蘚苔類

32-2 蕨類植物

32-2-1 實驗:蕨類的觀察

32-2-2 蕨類的構造及功用

32-3 裸子植物

32-3-1 祼子植物的構造及功用

32-3-2 祼子植物的分佈

32-4 被子植物

32-4-1 單雙子葉植物的比較

32-4-2 單雙子葉植物的功用

33 動物界

33-1 無脊椎動物

33-1-1 刺絲胞、扁形、軟體、環節、棘皮動物門

33-1-2 節肢動物門

33-2 脊椎動物

33-2-1 魚類、兩生爬蟲類

33-2-2 鳥類、哺乳類

34 族群與群集

34-1 實驗:捉放法估計族群大小

 

34-2 族群消長演替

 

35 生物與環境

35-1 生物間的互動關係

35-1-1 掠食、競爭、生物防治、消長

35-1-2 寄生、共生

35-2 生態系的組成

35-2-1 生產者

35-2-2 消費者

35-2-3 分解者

36 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

36-1 食物鏈、食物網與能量塔

36-1-1 食物鏈組成

36-1-2 食物網與能量塔

36-2 水循環

 

36-3 碳循環

 

36-4 氮循環

 

37 生態系

37-1 陸域生態系

37-1-1 森林生態系

37-1-2 草原生態系

37-1-3 沙漠生態系

37-2 水域生態系

37-2-1 淡水生態系

37-2-2 河口生態系

37-2-3 海洋生態系

38 人類對環境的影響

38-1 人口問題

 

38-2 環境汙染分類研究

38-2-1 水汙染(優養化、重金屬)

38-2-2 空氣汙染(戴奧辛、溫室效應、臭氧層破洞)

38-2-3 生物累積作用

38-2-4 固體廢棄物汙染

38-3 資源短缺與永續運用

 

39 生物的多樣性與危機

39-1 生物多樣性的種類

 

39-2 生物多樣性的危機

 

40 生態保育

40-1 保育公約

 

40-2 保育的方式

 
 

Top(返回頁首) / ★返回知識架構表